数据库查询

更多搜索选项
首字母:
学科:
语种:
文献类型:
资源状态:
数据库名称 语言 学科范围 文献类型 数据库简介 访问入口
中文
党史党建
党史党建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成果总库收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等多类资料。 [收起]
中文
医药卫生
医药卫生
图书
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中医智库,收录1800余种经典中医古籍的点校版、4万例病案、30万首方剂,涵盖了9000种证候、20000种症状、40万条中医药相关百科,打通了中医经典之间及中医经典与现代医案之间的各知识点的联系,形成数量庞大的知识图谱。中医智库还收录《域外中医古籍丛书》影像版,共2376种。 特色功能1.全库贯通检索用户可通过检索到列表结果页,对结果内容进行切换各库查看。2.全字段的高级搜索所收录内容支持库内全字段皆可检索。方便用户快速切换至需要内容 [收起]
中文
文学, 历史
文学, 历史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它是文化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历史上典籍散佚的经验教训,针对善本古籍当今保管的现状,为防不虞,确保珍贵典籍的传承安全;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更方便的利用善本机会,从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提出来的重要举措。 此项工程由李致忠、方广锠、史金波、白化文、冯其庸等古籍版本专家主持选目,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50余家收藏单位所藏的孤本、善本中,遴选出1300余种品相最佳、版本最精者,依原书版式,拍摄制版,仿真印制。全书分为五编,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的一个专题库,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影印出版的珍贵古籍善本进行图像数字化。数字化形态的古籍,类目清晰,检索便捷,有利于研究者使用;同时又能更好地展示古籍的原貌,在版本鉴定、比勘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古籍收藏、保护机构及个人,特别是文献专业师生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于 2012 年开始建设,2015 年一期建设完成,收录从唐至元的古籍善本 758 种,共计 44 万余叶;2017 年 8 月底建成二期数据库,收录了包含明清及少数民族相关古籍善本 554种,共计 26 万余叶。 注:镜像版访问范围为“唐宋编”、“金元编”。 产品特点: 顶级善本的集中展示 高清图像的全彩显示 版本信息的权威发布 科学便捷的检索方式,优良舒适的阅读体验 [收起]
中文
党史党建, 政治
党史党建, 政治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是由人民出版社在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直接指导下开发建成的国家重大马克思主义数字传播工程。数据库系统、完整地收录了建党以来出版的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文版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以及大量相关学习研究资料,并配以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使用工具,形成了一个内容权威、功能实用、使用简便的专业精品数据库,被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称为“用科学技术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工程”。目前收入图书分为12个子库(另加历史知识库和哲学知识库),13000多册、7000多万个知识点。主要特色如下: 特色一:内容系统。完整系统收入了党的思想理论主要著作文献,内容包括我国出版的马列经典著作;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公开发表的中央文件文献;国家法律法规;还有代表性收入了大量研究性著作、党史和国际共运史著作、重要人物资料,以及革命战争年代出版的部分重要图书等。 特色二:查询功能先进,开创了"知识点阅读"的新形式。人民出版社自主研发的语义查询、引文比对、模糊找句特色网络工具,获得王选新闻科技一等奖。实现了文献检索方式从传统的篇目、章节检索到知识点检索的飞跃,使文献内容可以完全以知识点的形式展现,以"大海捞针"的方式获取。这些工具可以将入库作品全部加以主题性碎片化,以无穷变幻的一串串知识点(具有一定主题的语段)的形式提供给读者,引领读者超越"一本一篇"地阅读的局限,感受阅读方式变革给读书求知带来的神奇效果。 特色三:图书内容规范性、权威性强,电子书达到引用标准。数据库以经典著作、重要文件文献、法律法规、学术名著为核心内容,图书主要由人民出版社等著名出版机构出版,编校质量高。图书数字化采用三万分之一的差错率标准进行校对,保留了纸质图书的原版原式。 此外,对于本系统收录的部分图书,如国际共运史的图书、解放前出版的图书以及其他部分图书,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出版政策、环境的改变,目前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等的评价有了较大变化。为了便于读者客观地了解当时的出版概况和历史面貌,本数据库对书中内容没做任何改变,仅供读者在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收起]
中文
生物学
生物学
图书, 其他
图书, 其他
[展开] 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是首个全面收录我国古生物系统分类成果并集成物种描述信息、地层、剖面相关信息与理论知识的专业数据库,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完整、详实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资料库。数据库以科学出版社的相关出版物为基础,收录近百年来出版的古生物志和相关专著中提取的数万种古生物条目数据,将内容知识碎片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进行深度标引和组织,含有全面的物种描述、图片、地层、剖面等信息,并与权威科研机构古生物地层数据进行融合与关联。 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古生物地层领域唯一含有详细物种描述的数据库 首次将百年来我国知名学者出版的各类古生物专著进行数字化、结构化,提取完整文献中的古生物物种、地层、剖面信息,是古生物地层学领域唯一含有详细物种描述的数据库。 2.功能强大便捷,促进科研与教学 基于结构化条目数据和文本挖掘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检索和展示功能,提升古生物地层知识的检索效率,使用户得以对全库内容进行时代延限、分布地域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创新古生物系统分类可视化和剖面柱状图在线制作方式,为专业用户创造远超纸质出版物的使用体验。 3.多维内容关联,助力专业知识发现 利用精细化数字加工、知识提取、深度标引,实现古生物物种、地层、剖面、理论知识等复杂异构数据的集成整合和多维关联,支持用户一站式内容获取和知识发现。 [收起]
中文
文学
文学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一期收录1949--2010年间中国大陆及港台出版的新编影印古籍丛书457种,涉及古籍7万余种,该数据库分类体例统一、检索手段完备、文字校勘精准,反映了影印古籍丛书领域的出版成果。较之传统的书目可更加准确高效地揭示各丛书内容,提供浏览与检索,方便学者及图书馆界的利用。 “中国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一、与馆藏系统建立联系,揭示馆藏文献覆盖率。系统可与图书馆OPAC实现链接,对馆藏信息中缺少的丛书子目信息进行标注,读者可深度了解馆藏丛书信息,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 二、提供批量查重的功能,为文献采访工作提供便利。系统可与图书馆采访系统连结,快捷的子目查询功能,方便图书采访的查重功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协助出版社确定选题。数据库全面揭示了已出版影印图书的详细信息,出版社可据此进行选题分析策划,避免重复出版,提高效率。 [收起]
中文
历史
历史
图书, 档案, 其他
图书, 档案, 其他
[展开]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地方文献(馆藏于上海交通大学)时间自明清时代至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有四期,总量为10.6万件(53万页)。文献来源包含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江苏,以及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辽宁、山西、河北等地。由于上海交大馆藏的地方历史文献总量达35万件,约合150万页(文献中的“件”,一份单张契约为一件,一本账本无论页数多少也是一件),整理工作量巨大,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项目建设分期进行,数据库的资源将分批陆续入库。 1. 内容类型完整、数量首位,跨越400多年    1期 入库3.5万件(约合10万页),包含珍贵的徽州文书,石仓文书,以及婺源村落文书、闽东文书等;    2期 1.2万件(约合12万页)文献资源;    3期 继续更新入库2.6万件(约合13万页)文献资源,包含珍贵《鄱阳湖文书》文献资源;    4期 更新3.3万件(约合18万页)文献资源,主要涉及地域为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等。 每一期资源内容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每一期均更新有13类文献资源(即包含契约、账本、赋役、行政、诉讼、信函、日用类书与工具书、家礼、宗教、家谱、戏剧、教育考试和医药等13个类别),但在所属地区和主题归类上有所不同。 2. 史料来源独特且不可复制 与许多文献数据库资料来源于馆藏典籍文献不同(多家采集自同一资源),《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文献来自民间“一手”资料,即保留有文献最初手写记录,所有文献或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地方文献中心专家的田野调查,如安徽、浙江、江西;或来源于市场收购,从各地的文物市场中抢救搜集村落、家户中流出的文献,如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江苏,以及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辽宁、山西、河北等地;或走村入户获得授权。因此,文献资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研究者一旦拥有,就如同亲临各乡村田野之中,极大地节约了研究者搜寻史料的时间、精力和经费。 3.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文献从资源类型划分为契约、账本、赋役、行政、诉讼、信函、日用类书与工具书、家礼、宗教、家谱、戏剧、教育考试和医药等13个类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中国文献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产权关系、乡村商业、乡村社会的最好资料。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一期)数据统计 分类1 资源类型 案卷数 分类2 归户地域 案卷数 1 账本 1446 1 浙江 5026 2 赋役 8835 [收起]
中文
社会学, 人类学, 历史
社会学, 人类学, 历史
图书, 事实/数据
图书, 事实/数据
[展开] 《中国数字方志库》是一套全文检索版方志类专题数据库。由北京市文津书店(原国家图书馆文津书店)策划,北京籍古轩图书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收录各版本的古籍地方志资源总计12000种,收录方志数量已达《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90%。 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为依据,收录了大量珍本、善本、稿本、孤本,尤为珍贵。书目来源包含国内、外各地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各地方志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各界收藏的古籍地方文献资料。经过版本比对,精选其中品相好、无漫漶、无虫蛀、无缺页、卷首卷尾完整的古籍资料。 涵盖了宋、元、明、清、民国的刻本、抄本、稿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等各种版本的方志。其中,明代及以前、清代顺治至乾隆朝期间的善本典籍占本库总书目数量的30%以上。稿本、抄本、刻本占本库总书目数量的70%以上。 包含全国地理学总志(如通论、总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郡志、府志、州志、县志、厅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河渠水利志、边防志、都城志、宫殿志、名胜古迹志、祠墓志、寺观志、书院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土志、物产志、风俗志、民族志、金石志、文献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丘一墟一石一泉,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山川河谷、行政建置、经济赋役、物产资源、人物传记、职官科举、人文景观、灾异祸乱、乡土风俗、艺文著作,尽皆收录。 [收起]
中文
生物学
生物学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国生物志库收录了中国近10万种现生生物物种,包括所有的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动物类群(昆虫、鸟、鱼、两爬动物、哺乳动物、海洋动物等)。该数据库提供了生物物种的权威名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功用、理论知识等生物学信息,主要涉及学科有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海洋水产、医药等。 [收起]
中文
党史党建, 哲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 法律, 经济/管理, 艺术, 历史, 医药卫生
党史党建, 哲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 法律, 经济/管理, 艺术, 历史, 医药卫生
图书, 学位论文, 多媒体资源, 事实/数据
图书, 学位论文, 多媒体资源, 事实/数据
[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整合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新学术出版成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集、学者文选,剑桥史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博士后文库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各类著作(集)、文丛、论丛、文集、发展报告、教材等内容,其中包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成果、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成果5000余种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包含社科类图书约2.6万种,知识点条目100万条,图片图表200多万幅,累积超过130亿字。 [收起]
中文
综合, 经济/管理, 文学, 艺术, 历史,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工程技术
综合, 经济/管理, 文学, 艺术, 历史, 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工程技术
图书
图书
[展开] “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目前拥有约15万种、30 万册的近代文献。子库简介:中国近代文学文献数据库(1840-1949)目前已累计采集近代文学文献资料约 5.3 万种,入库图书内容涵盖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北洋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左翼文学时期、延安文学时期各个阶段的著作。入库图书以文学经典的初版本和稀见作品为遴选标准。由陈平原、陈子善、孙郁、关爱和、陈思和、张伟、李今、李冬木、胡晓明、高远东、夏晓虹、解志熙组成的内容选编委员会,甄选入库文献内容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研究、汉译文学六大类,第一期入库为10000种稀见文献。中国近代教育文献数据库(1840-1949)目前已累计采集近代教育文献资料约 2.9 万种,包含1840年至1949年中国学者的著作及译作,入库文献由当代教育家田正平教授团队遴选并撰写内容提要,内容分为留学教育、教育史、教育法规、外国教育译介、教育学、地方教育文献等18类,总字数超过4亿字。该数据库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重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经过分批遴选、分步实施、分期建设,第一期文献8000种。于2022年7月成功入选中央文改办“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中国近代艺术文献数据库(1840-1949)精选了我国1840年至1949年间的多方面艺术文献资源,横跨绘画、雕塑、建筑、书法、摄影及民间艺术等多个艺术门类。包括了艺术论著、艺术家自述、作品评论、展览资料以及艺术教育相关文献。入库文献还包含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热点人物的作品,比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王远勃、吴恒勤、钱鼎、丁光燮、朱屺瞻、李可染、江小鹣、刘开渠等,既有经典著作的初版珍本,也涵盖了一些市面罕见、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本数据库第一辑入库内容基于由邵大箴、卢辅圣为顾问、李超主编的《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中国近代经济文献数据库(1840-1949)基于微观视角选取1840-1949年近代民族工业中的企业史料,主要选择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经营情概况报告、统计报表、企业大事记等史料。分行业、分地区梳理文献,完整地勾勒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貌,为民族工业的当代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这些文献不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多角度地展现了蕴含其中的结构特质、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工业史、经济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数据库第一辑入库内容基于由武汉大学颜鹏飞为顾问、周绍东主编的《中国近代产业经济文献丛刊》。中国近代科技文献数据库(1840-1949)集成了1840-1949年间中国科技领域的各类图书文献,包括科技学者和传教士翻译及编写的文献,入库内容囊括了从自然科学到应用技术的广泛领域,记录中国人民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不懈探索。每种文献由专家甄选,并以原始版本及简体字版本的形式原汁原味地呈现。数据库提供多维检索方式及纠错功能,方便广大读者和馆藏机构使用。中国近代科技文献的积累与传承对于中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记录了中国科技人员在困境中的自强不息和积极进取,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文献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为当代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收起]
中文
历史
历史
图书, 其他
图书, 其他
[展开] 中国金石总录数据库以现行行政区域为范围,时间跨度从先秦直至清末,收录少量民国重要碑碣。该数据库总体规划整理编研20期,现已完成8期,共收录金石文献约10万种,录文与叙录约1亿字,首次公布发掘文献约占60%,稀见文献约占40%。在编排上首创部、编、卷、类四级分类。该数据库不仅有检索功能,而且具有图文对照、标点注释、自由缩放、打印、下载、保存等功能,查找利用方便快捷。试用库是《中国金石总录》的缩微版(含500条文献信息),两者收录内容一致,编纂体例一致,使用方法一致。 [收起]
中文
社会学, 人类学, 语言, 文学, 历史
社会学, 人类学, 语言, 文学, 历史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书, 期刊, 报纸
[展开]   中山大学图书馆长期致力于校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早在1984年就设立了校史文献馆。目前收藏有校报校刊、中大学人著作、学位论文等校史文献超过10万余册。为更好地收藏、展示和传播中大师生和校友的学术著作,2014年在学校90周年校庆之际又建立了中山大学学人文库。为进一步传承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山大学的学术精神,学校图书馆搭建了“校史文献库”,通过将校史资料数字化,为广大师生开展校史教育与研究提供文献保障。   目前“校史文献库”平台共收录1926-2001年间的《国立中山大学校报》《国立中山大学日报》等校报,以及《国立广东大学概览》《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年刊》《国立中山大学一览》《石牌生活》《国立中山大学校友通讯》等校史文献,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多种类型,共计约5万张图像,全面记录了学校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收起]
中文
综合
综合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多媒体资源, 其他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多媒体资源, 其他
[展开]        2000年12月中美两国计算机专家共同发起了“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该计划由中美两国共建达百万册中英文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以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全文图书浏览服务。与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 (CALIS)一起,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的框架。该项目名称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简称 CADAL,由国家投资建设,作为教育部“211”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项目负责人为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CADAL项目一期(2001-2006)完成100万册图书数字化,提供便捷的全球可访问的图书浏览服务。CADAL项目二期(2007-2012)新增150万册图书数字化,构建了较完善的项目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设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络,CADAL项目从单纯的数据收集向技术与服务升级发展转变。2013年以后,CADAL项目进入运维保障期,继续在资源,服务,技术,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工作。        该库资源包括:图书(古籍、民国图书、当代图书、外文图书);期刊(民国期刊、当代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民国学位论文、当代学位论文);多媒体(音视频、图形图像);特藏资源(侨批、满铁、地方志、生活资料)等。中山大学图书馆作为共建单位可以使用全部类型资源。 [收起]